中新网舟山12月3日电(傅飞扬)当第一缕晨曦洒在浙江省舟山市的土地上,岱山县公安局鱼山派出所民警南措已整装待发。伴随湿润的海风,这位来自西藏那曲市的“95后”藏族姑娘将开启一天的工作。
位于鱼山岛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是中国首个“离岛型”石化基地,也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油气全产业链的核心项目。无数管道连接着巨型设备,厂房星罗棋布,“赛博朋克”风格的鱼山岛,宛如一座未来之城。
夜幕下的鱼山岛。岱山县委统战部供图
如今,来自30个省区市、33个不同民族的2万余人同期在岛。面对鱼山岛上多元化民族生活方式、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岱山县委统战部(民宗局)积极探索民族融合、专群结合、服务贴合的治理新模式,打造“石榴籽之家”,护航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岛上的流动人口往往通过线上办理暂住证、居住证,每天早上来到派出所,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网上核查办证数据;如果企业有新员工入岛,我们会集中进行反诈宣传;等到晚上员工们回到寝室,我需要上门检查大功率电器使用情况和入住信息,确保大家的人身安全……”南措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基于鱼山岛上企业众多的情况,鱼山派出所的民辅警有各自联络的对象。平日里,南措与另外4位同事共同负责鼎盛集团的3000多名员工。
“鼎盛集团会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招收新员工,所以这家企业有200多位少数民族同胞在岛上工作、生活。”不同的习俗在海岛碰撞、融合,对南措而言,这是工作带来的责任,也是各民族同胞携手发展、一齐绽放笑颜的美好回忆。
今年上半年,26岁的侗族姑娘石祝慧向南措寻求帮助。原来,石祝慧居住的集装箱宿舍四周都是男生寝室,日常生活多有不便,而她出于害羞,没有直接向上级反馈,这才找到了南措。
“了解情况后,我马上联系企业后勤部门负责人,询问女生宿舍区是否还有闲置空间,最终沟通解决了这件事。”令南措感动的是,前不久石祝慧过生日,特地为正在“红蓝哨所”执勤的她送来了蛋糕。生活中,二人也经常碰面,已经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同样是今年,藏族姑娘索娜第一次来到浙江,在语言沟通、生活习惯上有些不适应。索娜在鱼山岛工作初期,南措常与她相约“石榴籽之家”,介绍岛上生活情况、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她迅速度过了适应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2500亿元,累计加工原油1203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6317亿元。
优异的“答卷”,由各民族同胞一起书写。而如何护航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岱山进行了诸多实践。
近年来,岱山县委统战部利用鱼山岛企业的活动室、健身中心等场所,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族同胞的日常生产生活;发动各民族治安积极分子组建“老乡好调解室”,加强群防群治……
各民族同胞一起包饺子。南措供图
2021年7月,来自贵州的布依族姑娘黄女踏上了鱼山岛,进入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设备维修二部工作。从连绵起伏的群山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她直言“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岛上的活动很丰富,大家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吃元宵,每季度都有歌舞表演。一到下班时间,篮球场、足球场和羽毛球场上到处都是锻炼身体的员工。”黄女说。
南措的网名是“篮筐爱好者”,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她会叫上三五同事、好友,一起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夜幕下,鱼山岛上灯光耀眼,在这里奋斗的各民族同胞,将共同描绘中国油气产业新的“朝阳”。(完)
中新网约翰内斯堡12月2日电 (记者 王曦)南非气象局2日晚间发布高温预警:目前豪登、西北、自由州三个省份正在遭遇一股新的热浪袭击。此次高温天气将至少持续达3天时间以上,三个省份的平均气温预计将超过30摄氏度。
事实上,这已经是豪登等省份民众在一周内遭遇的第二次高温天气。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南非夏季频繁遭遇热浪袭击,气温也较往年普遍偏高,且持续时间更长。对此,南非气象局专家普塞莱索·莫弗肯(Puseletso Mofokeng)指出,新一轮高温天气时间至少维持在三天以上,在此期间极有可能蔓延至三省以外的地区,预计到12月5日,本轮高温天气才有望出现回落。
此前,由于准备不足,豪登等省份的大批民众被严重晒伤。对此,南非气象局方面警告称,在高温天气下,民众必须远离阳光和紫外线,并确保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罹患与高温相关的疾病及其并发症。特别是在室外参与各种作业的民众更需严格防护,避免阳光直射造成的晒伤。
今年入夏以来,南非遭遇罕见的高温天气。特别是进入11月以来,南非大部分省份先后在该月中旬和下旬连续遭遇两轮“热浪”袭击,且每次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等特点。南非气象局方面分析指出,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南部非洲今年夏季的气候与以往相比,将更加干燥和炎热,而且这种趋势还将延续下去,预计整个夏季全国平均气温将高于往年正常水平。同时,这种极端炎热的天气极有可能带来降雨量的不稳定,并引发严重自然灾害。(完) 【编辑:张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