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柏林12月2日电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2023年结业典礼2日晚在柏林举行。中心教学培训部老师、学员以及学员家人欢聚一堂,祝贺学员们取得的可喜成绩,共叙师生情谊,共话中国情缘。
中心主任孙勤航在致辞中表示,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自成立以来坚持开展高质量、多样化的汉语教学及中国文化兴趣培训班,由于疫情原因过去三年的培训课程和结业典礼只能在线上举行。今年以来,中心各项教学培训工作逐步恢复正常,除了继续保留线上汉语课程外,汉语、太极、古筝、舞蹈、烹饪等线下培训班已顺利开展,得到学员们的积极参与和高度赞誉,取得了丰硕成果。
图为当晚学员进行的太极拳表演。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她介绍,2023年中心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教学部为德国学生开办了多场形式新颖的“中国文化体验课”活动,为德国民众举办了古琴艺术、京剧艺术、走近中国城市等主题文化沙龙活动,深受来宾们的欢迎与喜爱。孙主任向来宾们传达了中国政府自2023年12月1日起对德国等六国实行单方面赴华访问停留15天内免签证的新政策,欢迎在场的德国学员及家人朋友去中国旅游,领略中国秀美壮丽的湖光山色和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品尝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
结业典礼上,师生们共同观看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活动集锦视频,分享世界各国朋友学习、体验中国文化的精彩时刻。
本次结业典礼的汇报演出节目由各班师生精心准备,汉语高级班学员艾薇琳及尤尼斯担任主持人。
古筝班学员安德首先以《高山流水》开场,汉语班老师徐臻及学员佩特拉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夜雨寄北》《江雪》等四首唐诗。舞蹈《声声慢》由舞蹈班老师王嘉慧携学员们表演,充分展现了中国江南女子的温婉柔美。儿童汉语班学员埃尔文朗诵了《悯农》和《红日圆圆》。
古筝班学员安德演奏《高山流水》。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接下来,汉语班学员乌维清唱了《让世界充满爱》。汉语班小学员海琳带来的诗歌朗诵《春雪》和《下雪了》完美融入柏林雪天的意境中。紧随其后是太极班学员们带来的太极拳24式和汉语班小学员雷安德的武术表演。汉语班学员莫里兹为大家带来海子的现代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由舞蹈班师生带来的古典扇舞《象王行》压轴出场,将整个演出氛围推向高潮。
儿童汉语班学员埃尔文朗诵。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汇报演出结束后,孙勤航向老师及参演学员们赠送礼物表示感谢和祝贺,结业典礼在掌声和欢呼声中落幕。
师生等合影。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结业典礼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聚会,从数月前师生们就已开始精心策划准备,非常感谢中心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当晚的节目展现了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和优秀才艺,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中心大家庭的温暖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当晚中心厨师精心准备了美味菜肴,师生们品尝着美食,热情地交流,一起欢度美好时光,期待明年再度相聚。
据介绍,柏林中国文化中心2024年将继续开设高质量的汉语班以及各类文化兴趣培训班,开展演出、展览、讲座、沙龙、电影、旅游推介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欢迎各位朋友们继续关注并积极参加中心举办的各项活动。(完)
联播+ 占地面积不到全国4%的长三角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承载着特别的期待。
2019年5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时明确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2020年8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再次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
时隔三年,2023年11月30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总书记又一次强调“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四年之内,三次重要会议,都把“一体化”和“高质量”作为答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题眼。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两个关键词呢?
这要从二者的关系说起。
对于长三角三省一市来说,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通过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更深层次的一体化,二者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就单方面来看,“一体化”比协同、协调的要求更高,既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
2014年5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就指出,要加强区域规划衔接和前瞻性研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
2020年8月,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结合当时的新形势新要求,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从考察调研到会议研究,总书记明确指出,长三角地区要“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
五年来,长三角地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通过优势资源充分互补、内在机制相互融合,实现了“1+1+1+1>4”的效果。
就在今年6月24日,上海与苏州之间开启地铁同城时代,长三角核心城市间首次实现地铁系统跨省互联互通。
此外,长三角41个城市、2.26万余家医疗机构已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居民“足不出市”就能享受上海等地优质的医疗资源。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本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已经具备条件的领域,明确提出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循序渐进推进“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在百姓出行方面,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
再看“高质量”。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地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要“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长三角地区是其中的关键布局。
长三角一体化决不是贪求规模的发展,而是要不断提高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发展含金量。
“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
“要抓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长三角和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2020年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各项要求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还是改革开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都要把“高质量”作为衡量标准。
以经济数据为例,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提升至24.2%。相比五年前,长三角地区GDP过万亿元的城市已经从6个增加到了8个,数量在全国超过1/3,同时GDP万亿元“后备军”城市增至3个。面对内外多重压力挑战,沪苏浙皖依然动力强劲,是我国最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引擎之一。
在本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新的冀望:
以科技创新促发展,总书记要求长三角三省一市“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以对外开放谋繁荣,总书记表示要“加强改革经验互学互鉴和复制推广,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解决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强调,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潮涌长三角,风劲正扬帆。一幅幅“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的画卷正加紧绘制,一个个尽享“高质量”红利的未来美好可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